《贵商》杂志|罗萧的跆拳道人生

发表时间:2022-09-15 13:09

图片

图片

本文首刊于贵商杂志2022年03期总029期

办百年名校,培养更多德智体美的人,是我们的办学初衷,也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

从农家子弟蜕变为世界武道跆拳道黑带五段高手,他用了20 多年;实现办学数量从“0”到“1”到“22”、培训学员从“0”到“30”到“40000”的突破,并探索出独具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他用了18年。这就是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创始人、校长兼总教练罗萧的人生轨迹,简单、清晰、执拗。

图片

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创始人、校长兼总教练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育思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作为22个跆拳道学校“校长”的罗萧,把体育视作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始终牢记办学初衷和使命,不断探索体育培训新模式,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培养更多身体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体育后备人才。

农家子弟的武术梦

上世纪 90 年代,贵州兴义尚处于交通闭塞状态,从兴义到省会城市贵阳的中巴车要十余小时。彼时,视李小龙为偶像的兴仁大山少年罗萧,总是幻想着像古代行侠仗义的大侠一样,执剑走天下。为了实现自己的武术梦,他弃学到工地打工赚学费,用一年时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得以如愿走进了湖南辰州武术学校。

农家子弟的习武之路并不顺畅。“生活费不够、水土不服、基本功不好、没有武术基础……”罗萧回忆,辛苦、艰难、努力是这段生活的底色。

罗萧至今记得,第一堂基本功训练课程是老师和同学帮助才能勉强完成弯腰、下腿等动作。面对不足,他每日花费大量时间训练,但事实不尽如人意。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散打比赛中,他与一个武龄比他长的学生打对抗,他觉得自己完全有把握打赢。但输人又输阵是他对这次比赛的记忆:“我猛冲猛打,毫无章法,被对方打得流鼻血。”

从赛场下来的罗萧,直接去剃了头发,“节省时间,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学武,我给自己定下规定:学武第一,其他第二,每天比别人多练习 4 小时。”期间,他曾带着手伤训练了 3 个月,“手伤了可以练腿,腿伤了可以练腰。”罗萧说,不为自己找借口,才是对自己负责。随着功夫越练越扎实,还是学生的他多次被同学推荐代替武校教练组织学生上课,因表现出色,被学校破格聘请为代教练。

从武校毕业后,罗萧以优异的成绩被武警部队特招入伍,先后成为武警酒泉支队散打和跆拳道教官,并多次获得当地散打、跆拳道比赛冠军。“部队的锻炼提升了我的体能,也锤炼了我的意志。”两年部队生活的磨练,让罗萧身上有着一股军人的坚韧与刚毅的力量。至今,他还保持军人作风,每日早起锻炼。

多年的武术生涯让罗萧对跆拳道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跆拳道“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和“以礼始 以礼终”的礼仪的感染下,2003 年,罗萧来到贵阳当了一名跆拳道教练。在这里,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那时跆拳道刚刚兴起,道馆少学生多,大众跆拳道馆没有统一教学大纲,课程都是教练自己设置,我在教学理念上有自己的想法,也想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平台去展示。”没过多久,罗萧踏上了创业之路。

罗萧的创业原始基金,一部分是前两年工作积攒,一部分是学员家长杨秀勇主动借与。

杨秀勇与罗萧结识,缘于一次野营。当时,还在六广门跆拳道馆当教练的罗萧,带着一帮学生到遵义野营。就餐时,他总是先给所有孩子添饭夹菜,确保每个孩子都吃上饭后他才开始吃,没有菜时他就用剩汤泡饭,杨秀勇将这一幕幕看在眼里。知道罗萧创业的困难后,杨秀勇主动找他三次,提出借钱帮助他。

一拳一脚踢出一片天地

2004 年 9 月 12 日,罗萧跆拳道搏击俱乐部(后升办为“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在贵阳市开班,首期学员 30 名,教练则是罗萧自己。因新道馆没有名气,同行不认可他,面对否定和怀疑,他决定用实力来证明自己。他静下心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学设计和质量上。

身兼馆长和教练职务的罗萧,为了让学员学会正确的跆拳道动作,他将跆拳道动作进行拆分后,手把手的去教每个学员,以求让学员更好的感受拳的路线、力度和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家长和学员的认可,家长经常给我介绍新学员,用户转化率很高。”对此,罗萧感到“责任更重了”。

为了提升个人技能,他多次参加国内外和省市的各项跆拳道综合技能培训、裁判培训,并于 2008 年获评贵州省传播推广跆拳道最佳突出贡献个人。从 2008 年至今,他在多项重要赛事中担任裁判员、裁判长等工作。

图片

现场教学

在市场上慢慢积累口碑的罗萧,走上了官方赛事舞台。2007 年,贵州省体育总会和贵州省跆拳道协会共同举办“贵州省第一届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受邀参赛的罗萧决定在具有优势的个人竞技、混双品势、团体品势等项目发力。

集训时,他极力为队员们营造比赛氛围,并要求队员们把每次训练都当成是正式比赛,拿出最好的状态对待。经过3天的激烈争夺,团队从12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成为获得奖牌最多团队。“掌声代替了质疑声,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罗萧说。

2008 年,贵州省第二届大众跆拳道锦标赛举办,学校分别荣获竞技、品势和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共摘金63枚、银45枚、铜56枚。

这一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落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体育产业热的推动下,罗萧一路高歌猛进,开办了五个分校区,并组建了教研、后勤、财务、行政等部门,规范了学校发展。学校由此进入快速扩张期。

期间,因为太过操劳,罗萧大病一场,但成果让他欣慰。“当时我们招生单页上午刚发出去,下午街上就会出现内容一样但道馆名字不一样的单页。”被同行模仿的罗萧,要求团队拿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断向前走。

2009年,学校被贵州省跆拳道协会评为贵州省先进集体、优秀示范道馆、贵阳市第一考试认证中心。2010年,在贵州省首届跆拳道公开赛中,学校荣获金牌总数第一名、奖总数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2010—2018 年举办的贵阳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十三届运动会上,学校代表云岩区和南明区参赛,分别取得奖牌第一、金牌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2007—2017年间,蝉联贵州省大众跆拳道比赛九届团体总冠军。2010年,正式升级为拥有学校资质的民办体育培训机构。2012年至今,学校都是贵州省中小学大众跆拳道锦标赛承办单位。

截至目前,罗萧跆拳道学校在全省共有22个分校,在校学员4000余名,专业教练60余名。

在带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罗萧也时刻保持精进状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如今,他已是世界跆拳道联盟公认黑带五段、中国跆拳道协会五段,并身兼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社体指导员、中国教育培训联盟跆拳道分盟副主席兼贵州区主席、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贵州区总负责人和中国跆拳道协会培训师、晋段考官,贵州省跆拳道协会常委,贵阳市跆拳道协会副主席,黔西南州跆协名誉会长,贵阳市黔西南商会副会长。

“体育运动的精髓就是努力向上,永不止步,只有不断超越今天的自己,只有不断学习,在教学上才能有创新。”最近,罗萧又参加了中国跆协举办的竞技国家级以上裁判员线上复训班的培训。

罗萧特色教学模式

“体育也是一种教育,教练也是教育者,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罗萧经常给教练们说,体育培训是良心事业,要有敬畏之心,作为教练,必须要有仁爱之心,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质量地完成每次教学。他个人则以身作则,亲自教学带团队。

办学之初,他便提出了“把别人的娃娃当自家的带”的教学态度,规定教练们必须拿出和父母一样的耐心去关爱、教导学员,他给每一位新教练讲解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想要一时的繁荣,就去播种鲜花,如果想要十年的繁荣,可以栽种树木,想要世世代代的繁荣,就必须传播思想,传承精神。”

罗萧说,学校在充分尊重每个学员的个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因材施教,帮助学员纠正礼节、礼貌、站姿、坐姿、时间观念等问题,培养和提升学员的感恩之心及生活独立能力、应对挫折能力。他还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延续到教学上,提出以“练习当实战,实战当做练习,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

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除了统一晋级教学大纲内容外,新增了拳击、双节棍、搏击、跆拳舞等课程。除此之外,学校还探索开展了“全省独立生存夏令营”与“感恩之星、守时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形象之星”教学活动,并成为独具学校特色的“四星一营”教育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罗萧发现“很多孩子敏感胆小、内向不自信、时间观念差、独立生存能力欠缺,有些连鞋带都不会系。”决定培养锻炼学员自信心和独立自理能力的罗萧,于2006年与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合作推出“全省独立生存夏令营”,并成为贵阳最早推出该活动的道馆。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家长不能陪同看望,通过封闭式军事训练,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军旅生活,锻炼意志,培养良好习惯、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罗萧回忆,“第一期遇到很多困难,状况百出,我们教练又当爹又当妈,哄完这个娃哄那个娃。”他说,尽管很辛苦,但很值得,“夏令营结束后,很多家长惊叹孩子的变化。”

从第二年开始,参培人数翻倍增长,至今已培训 40000 余人次。2016 年,学校与省体育局联合办举办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贵州分赛场暨“罗萧杯”户外挑战运动赛,给罗萧带了新的思考。

图片

2018”罗萧杯“全民皆兵独立生存夏令营际品势大奖赛

“你给孩子体验什么,他就学什么。”罗萧希望能给更多孩子提供户外体验实践学习锻炼的机会,便将其升级为全国性活动。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学员需求,学校打造了一个占地 200 余亩的户外训练基地,把国防教育、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操作演练等纳入培训,帮助学员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救措施。

罗萧希望学校能够成为增进学员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于是,他推出“感恩之星”教学课程,内容包括做手工礼物、帮忙做家务、帮父母按摩洗脚等,希望以此促进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后又制定了守时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形象之星等课程,帮助学员建立时间观念和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加强学员文明礼仪教育,纠正学员的形体形象。学校从中评选出优秀案例作为榜样并予以奖励。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对教职工和学员分别采取军事化、半军化管理。为不断提高教练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除每周4天集中培训外,还轮派教练到体育院校和到全国行业技能提升培训会议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校成功的法宝。”罗萧说。

近年来,学校代表贵州省参加国际多项赛事比赛,共获金牌51枚、奖牌97枚;为贵州省体校、省体工队、贵阳市体校、培养和输送国家级、国家一级、国家二级运动员97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学员曾在多个重量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杜玲怡曾获得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冠军、亚洲青年锦标赛季军,其凭借国家级健将的荣誉,被武汉体育学院免试录取;杨星曾获得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亚军;梅冬玲获得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季军。

社会荣誉方面,学校还先后荣获“贵州知名跆拳道品牌”“先进集体”“知名商标”“终身学习品牌”“贵州省优秀示范学校”“爱心企业”等称号。同时,学校还被认定为贵州省中小学生考试认证中心。

坚守体育培训初心

罗萧始终围绕体育培训不断创新升级,将业务从最初单一的跆拳道培训涵盖到体育赛事、军事夏令营、户外拓展、国防教育等领域的多元培训,开设了包括跆拳道、拳击、散打及中考体育培训等课程,

累计培训学员万余人次。

近几年,罗萧还不时带领团队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学习和比赛,通过以武会友,与更多知名队伍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学习先进的技战术和教学模式。

“对体育的热爱是支撑我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力量。”罗萧坦言,一路走来,有成功,也陷入过低谷,但庆幸自己挺过来了。

让罗萧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年前的教练离职潮。当时,跆拳道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各校区的馆长和教练纷纷离开,严重削弱了学校师资团队力量。

“都是我们精心培养的中坚力量”,一度陷入困境的罗萧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找到解决办法,即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把兴仁大山公益校区作为教练培养基地,选拔优秀的学员到各校区任教;从各专业队、体育院校招优质体育生进行培养。同时,逐步完善奖惩机制,提出负责人升降制度,对不敬业的教练进行淘汰。

目前,学校教练队伍中,有国家级裁判 1 名、国家一级裁判 12 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名、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22 名、国家二级裁判员 18 名,均具备世界公认黑带二段以上段位资格。

2021 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到 2025 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 5 万亿元。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明确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好体育产业平台。全民健身背景和资本推动下,体育培训产业势头强劲,但行业前路依然充满挑战。

“贵阳市有大小近百家跆拳道培训馆,现状是:一些道馆以卖课为主,收完学费就跑路;一些开课的道馆教学质量没有保障;一些道馆则是直接关停,现在很多道馆送人都没人敢接手。”罗萧说,在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双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跆拳道的挑战与机遇共存。他同时表示,无论什么形势,“都不能忘了初心,都要用品质和服务赢得市场。”

对于当下爆火的线上体育课程培训,罗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线上跆拳道不适合低龄学员,体育不是 1+1=2 的标准答案,需要场地、对手、氛围,需要真实感受拳头的力度,而且网络授课缺乏带动性和纠错机制,方式不对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谈及未来,罗萧表示:“沉淀下来,练好内功,办好跆拳道、搏击培训,以质量创品牌,办百年名校,培养更多德智体美的人。”从始至终,罗萧都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教育者,他的目标和愿景是“打造一流品牌,培养一流学员”。

这一愿景也是全校教练员工的共同追求。“短时间的成功靠机遇,长期的稳定发展靠制度”,罗萧接下来的工作是:一是继续注重团队建设和教练培养,他将亲自参与培训一支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一流的教练团队;二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学员创造一个优良健康的学习环境;三是继续坚持办学初衷和教学理念,培养拥有好习惯的阳光少年。学校正在按照罗萧制定的战略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在学校总部的办公室里,挂着罗萧的一幅字,字体饱满洒脱:狼性做事儒道做人。

在公益慈善上勇于担当的罗萧,先后开办了兴仁大山中学、贵阳市儿童福利院、织金县特殊学校3所爱心公益校区,并选派专业教练免费教学。截至目前,累计向3所学校捐赠80余万元购买教学设备及改善教学设施;为22个校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40余万元,免费培训学员千余人次。此外,还积极参与贵阳市委统战部凝心携手奔小康行动、贵阳市工商联尽锐出战脱贫攻坚行动、乡村振兴行动和贵阳市黔西南商会反哺家乡“春晖行动”等。

贵州省跆拳道队原总教练、上海市跆拳道队总教练杨承嵩曾在学校十五周年庆上赠诗:十五春秋转眼间,辛勤汗水洒黔山。德才无愧真师范,桃李芬芳慰苦艰。


联系电话:0851-86500288          联系邮箱:lxtqd@163.com
      联系地址:贵阳市云岩区下威清路雄骏国际大厦十楼